发布时间:2023-06-22浏览次数:583
◎本报记者 叶 青
通 讯 员 黄 昉
广州从化南昆山脉北侧,绿水青山相映成趣。这里建有我国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——广州抽水蓄能电站。今年,该电站投产30年后新添了个“第一”——第一次用上了“国产大脑”。
12月7日,记者从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网储能”)获悉,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统在广州、惠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投运以来,截至记者发稿时,安全启动已超过1500次、累计运行超过1.7万小时。这标志着抽水蓄能电站4类核心控制子系统均成功实现了全面国产化,有力提高了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。
改变核心控制系统受制于人局面
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之一,是保障我国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力量。截至今年9月底,我国抽水蓄能在运总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,居世界首位,而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将达到1.2亿千瓦左右。
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设备,抽蓄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监控、调速、励磁、继电保护这四大系统组成,被喻为电站的“大脑”。
此前,这个“大脑”一直是我国的短板。尽管我国在抽水蓄能主机设备领域已实现全面国产化,多项技术国际领先,但核心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,备品备件更新艰难,控制程序为“黑匣子”,核心功能优化存在盲区。
以“大脑”中的励磁系统核心部件直流灭磁开关为例,国际标准要求开关机械寿命达到2万次。“实际上,使用不到1年、开关动作次数不到3000次时,进口部件就发生了问题,厂商经多次催促才出具一份语焉不详的故障报告。”提起此事,南网储能修试公司技术专家闫文斌十分无奈。
“核心控制系统受制于人,是我国抽水蓄能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后一块短板。”南网储能修试公司副总经理巩宇说,“我们下定决心啃下这块‘硬骨头’。”
这套系统国产化水平大致可分为“设备级”“部件级”和“元件级”,其中“元件级”自主可控水平最高,要求关键技术元件全部国产。
2021年2月,南网储能牵头组建研发团队,选取广州、惠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为平台,开展四大系统的“元件级”国产设备研发。
“排兵布阵”攻克多项关键技术
“虽然一直盼着拥有‘国产大脑’,但真迈开这一步,心里特别虚。”南网储能修试公司自动化部总经理杨铭轩告诉记者,毕竟一个“大脑”涵盖核心控制器、调节器等206种设备,涉及近12万个元件。
设备选型是研发的第一步,也是决定后续环节能否实施的关键。“我们必须挑选出最合格的元件‘队员’,才能组建起一支‘足球队’。”杨铭轩打了一个比方。为此,团队前后走访了国内70多家相关设备制造商。
“足球队”组建起来了,如何根据“队员”的“身体素质”和“技术水平”进行“排兵布阵”,着实考验着团队。
面对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抽蓄机组提出的更高调速要求,团队自主研制出0.0001赫兹(Hz)分辨率国产调速器,精度等级比进口0.001Hz分辨率调速器更高。精度前移一个小数点的背后,是团队历时500余天攻克测频回路解析等关键技术的艰难创新。
励磁系统是保障电压和无功功率稳定的关键。目前我国直流励磁系统的关键设备——直流灭磁开关95%以上采用进口设备,没有适用于300兆瓦抽蓄机组的国产产品。
“常规的直流灭磁开关机械寿命约为1000次,而抽蓄机组要求至少2万次,对开关体积、磁保持、模块化组装等有着极其严苛的技术要求。”励磁系统研发负责人陈强介绍,团队与上海立新电器合作,把控绝缘材料选取、模具制作、生产工艺运用等全环节质量,用时一年终于研制出符合要求的直流灭磁开关。
整套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
安装调试是直流灭磁开关投用前的“临门一脚”,整个励磁系统的国产化成败在此一举。
今年1月11日晚上10时,试验正式开始。在设置好所有的试验接线和录波仪器后,团队撤离至远处,“几乎是屏气敛息、提心吊胆”。当试验数据、装置部件检查结果合格了,团队才敢松一口气。
两年多来,团队咬紧牙关,逐一取得了40项重大技术创新,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,其中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已通过成果鉴定,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随着继电保护、励磁、调速器、计算机监控四大系统的国产设备相继在两座抽水蓄能电站投运,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终于用上自主研发的“国产大脑”。经应用检验,新系统完全满足机组运行需求,多个方面性能优于进口设备。
“攻克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统技术,实现整套设备自主可控,是我们主动要做的事,总得有人迈出这一步。而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源于对‘中国制造’的信心。”巩宇语气坚定。
未来,南方电网将在所属7座已投运抽水蓄能电站的30多台机组陆续推广使用“国产大脑”。
(科技日报广州12月7日电) 【编辑:邵婉云】
央视网消息:今年7月,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发布以来,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落地实施,中国民营经济在外贸、投资、创新等方面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态势,多项调查数据显示,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在不断提升。
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.2%,占中国进出口总值53.1%,比去年同期提升3.1个百分点,民营企业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。
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 吕大良:今年以来,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活跃,同比增速表现好于整体,占比进一步提升,最近几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同比增长,有力支撑我国外贸稳规模、优结构。
同时,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前10个月,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.1%。第三季度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较上年末提高2.6个百分点。9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.1%。
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,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运行恢复向好,国家统计局面向5.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,民营企业生产订单情况、经营情况总体改善,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.5个百分点。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,三季度,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重回上升区间,多个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上升明显,是引领经济恢复向好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之一。
山东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史彦庆:出口的压裂成套设备是我们自主品牌,产品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今年海外营业收入已经超过40亿元。
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 王婷婷:目前已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落地2000多座工程项目。今年1—11月,我公司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约10亿元,同比增长约10%。
孚能科技(镇江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继斌:主要得益于整个海外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,另外也得益于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,目前已经开始出货,订单也在不断增加。
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强化,据统计,民营企业贡献了65%的专利、75%以上的技术创新、80%以上的新产品开发,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。
今年以来,中国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,政策合力正在加快发挥作用。前三季度,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.3%。调查显示,对宏观经济、营业收入、市场需求、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,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。
新闻回顾:八部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25条具体举措
11月27日,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,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、国家外汇局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、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。
《通知》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,总量上,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、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,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,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。结构上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“专精特新”、绿色低碳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。《通知》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,着力畅通信贷、债券、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。
税费优惠政策 支持民营经济稳增长
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在前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,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,金额占比近75%。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,受益最为明显。税务部门持续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,为民营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 【编辑:梁异】